目前位置 > 首頁 > 退休先準備 > 財富規劃 > 保險規劃
2019/04/26

榮總醫學主任:高齡化是醫療支出增加的主因

陳亮恭
瀏覽數:2849

陳亮恭/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因此,面對社會進步所衍生的新型態挑戰,更不應以對立或是社會負擔負面角度詮釋,須抱持正向心態面對並克服之。

今年四月初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而目前安全準備金充足無虞,且健保收支連動機制不會讓健保出現破產狀態,但可能會帶來調升保費的討論。健康經濟學專家說,人口高齡化不是健保醫療費用上漲主因,新醫療技術才是;然而,現行醫療體制卻有可能因人口高齡化而大幅增加醫療支出。

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這些數字背後有其相當複雜因素,難以用單一因素解釋,但無可諱言,醫療體系片段化是一大主因。當醫療服務以器官與症狀定義服務,加上民眾自由依照偏好而就醫時,今日的數字似乎就注定,是醫療體系、民眾與政府的共業。

歐洲近年來走向大規模整合,將醫療與長照整合、將社區與醫院整合、將預防與治療整合、將政策與財務依創新服務整合,更被譽為全球最高齡區域的歐洲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健保署近年來推出許多創新整合照護,從急性醫療到失能預防整合的「急性後期照護」、「居家醫療」服務整合,及「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都是在既存醫療體系下逐步推動改革,讓醫療院所從過去以器官及症狀為服務模式,轉向全人照護為中心,更以病患的長期健康為核心,而非單一疾病。

然而,這些立意良善且設有財務誘因的整合照護,似未獲得醫療院所高度支持。以急性後期照護為例,有多篇國內外文獻證明其對於病患健康的成效,但各醫院推動力道差異很大。一方面是民眾就醫選擇,另一方面,醫院也打著營運考量算盤,醫師也覺得跨科整合超越原有專科訓練的範疇,但民眾復元機會卻可能就此流失,回歸到體系面,最終造成病患與健保雙輸,醫護人員也在血汗不堪紅海中載浮載沉。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雖然社會不見得非要大破才能大立,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台灣的驕傲又少一項。

(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因應長壽終身型保單 75歲後也有實支實付》

《延伸閱讀:長壽大挑戰!退休後投資 不能犯的錯》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4.00
「複保險」理賠嗎? 實支實付條文釋疑 48歲未婚女,不想當下流老人該怎麼辦? 專家:3步驟教你提早做好理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