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退休先準備 > 財富規劃 > 保險規劃
2019/04/24

失智詐騙11年增16倍! 無信託的真實案例

今周刊編輯團隊
瀏覽數:7161

失智被騙一億 財產給兒子就被棄養 小心銀色財務危機!

別以為年輕時打拚事業,穩當地做好退休準備,年老備有一筆退休金就能高枕無憂!即使有錢,也可能因失智被騙、分產後被子女棄養,或是空有房產卻現金流不夠……,明明「不窮」,卻無法過安穩的老後人生。這是高齡社會,也是將來你我都可能遇到的「銀色金融炸彈」!

根據警政署統計,60歲以上老人受騙的人數,5年翻了一倍,以去年受害人數為例,60歲以上老人占了一成四。若統計失智長者相關的民事糾紛,則11年來增加了16倍。

80歲的黃老先生,數年前太太過世後,他將7百多萬元現金,全部給了兒子;兒子卻沒有擔起照顧老爸的責任,孤獨無依的黃老先生於是一狀告上法院,要求兒子給付扶養費。

控告兒子獲勝訴後,親子關係已告破裂,成為黃老先生人生中難以彌補的遺憾!

被騙上億元 十年惡夢的開端

2004年,年僅55歲的吳運生開始出現一些怪異舉動,脾氣變得暴躁,甚至懷疑太太劉慧芳想要謀害他,反覆就醫卻沒查出病因。

病後4年,一個陌生人多次來電聯繫,讓封閉多時的吳運生頻繁外出。劉慧芳起初還為丈夫病情好轉,後來才獲知是與電話那頭的陌生人一起合夥投資房地產,一個350萬元的投資計畫,吳運生不但拿出了3百萬元,房子居然還登記在對方的名下,劉慧芳這才驚覺不妙。

「那是被詐騙的第一步。」對一個陌生人投資這樣不合常情的事,讓夫妻起了爭執,吳運生負氣離家出走2個多月。親友協力把吳運生勸回家後,再帶他到台大醫院就醫。

原本一直懷疑是腦部腫瘤,沒有想到家醫科醫師初步診治後,將吳運生轉診到精神科。劉慧芳回憶,當時嚇了一跳,但先生這時才被確診為失智症。

失智,還不是最大的打擊,劉慧芳發現先生離家2個多月間,存款被提領、保險箱中的珠寶被取走、房產被抵押、過戶,前前後後一共被騙走1億1千多萬元。她的10年惡夢就此展開,不斷跑法院、打官司,但失智症幾乎成了「合法」詐騙的掩護。

「我曾經接手過一個案子,詐騙病友財產的是一位認識超過20年的老朋友,在往來過程中逐漸發覺病友的狀況,於是一方面加深介入病友的生活,博取信任,一方面將他的錢慢慢騙走。」長期協助失智症病友處理法律事務的律師鄭嘉欣說。

不論是外人詐財或是親友藉機將財產轉移,往往都是一步一步取得病友信任之後,再一點一點地從他們身上詐財,因為時間拉得很長、每次的金額也都不多,加上家屬可能疏於照顧或是不了解失智症,難以立刻察覺異樣,往往發現時,病友已經被騙走不少錢了。

身為病友家屬的Lisa(化名)就有切身之痛,她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和親人對簿公堂。

《延伸閱讀:保險金信託:確定我的錢 照我的要求用》

《延伸閱讀:家有弱智孩,保障+信託讓父母無後顧之憂》

和親人對簿公堂 辦父親後事  發現姑姑、姑丈侵占

我們一直到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後才發現,過去幾年間,他大多數的財產都被他的妹妹,就是我們的姑姑,一點一點地轉移。而且不只如此,我的父親還成了姑丈在外借款的連帶保證人,背了一筆將近1百萬元的負債。」

「我們沒有想過會是失智症。」為了討回公道,Lisa將姑姑與姑丈一狀告上法院,官司纏訟2年多,最終由於無法舉證父親轉移財產時喪失行為能力、缺乏監護宣告程序等諸多原因,被認定證據不足,法院判Lisa敗訴,雖然仍可上訴,但太過耗時,被騙的錢討不回、打官司又花了1百多萬元,「實在是累了、不打了。」Lisa說。

「你要舉證呀!」包含鄭嘉欣經手或是旁聽的案子,不少法官會在法庭上對提出訴訟的病友家屬講這句話,但面對這樣的要求,家屬只能無言以對。

10年來,劉慧芳也是反覆經歷被要求「舉證」的無奈。她拿出厚厚十多疊的卷宗擺滿桌子,從詐欺、返還不當得利、偽造文書、假扣押等,這是過去10年來,她為了把先生被騙走的財產要回來,前前後後打了16件官司所留下的證明。但大多數的案件是敗訴,1億1千多萬元的金額,最終只要回約2千萬元。

或許大家看多悲慘老人境遇的社會新聞,感到心有戚戚焉,這幾年,信託等解決銀色炸彈的金融商品,終於開始成長。信託公會祕書長呂蕙容指出,過去3年來,高齡安養信託不論受益人數與規模,均出現跳躍式成長,成為整體信託業務中成長最顯著的一塊。

多數人打拚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累積一些財富,如果不能好好守護它、善用它,這筆得之不易的財富,可能會變成一顆搗碎親子關係、阻礙國民經濟與金融發展的不定時銀色炸彈;但若智慧地預先安排,它也可能是最棒的人生禮物,幫助自己、幫助社會,這一切就看我們的一念之間,也是你一定要懂的「金融老年學」!

《延伸閱讀:理賠金遺留家人怕敗光? 信託機制有3好處》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5.00
理賠金免稅嗎? 談保單規劃的實質課稅 48歲未婚女,不想當下流老人該怎麼辦? 專家:3步驟教你提早做好理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