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2018/11/09

衛福部擬修法 輔具恐變醫材

記者羅真
瀏覽數:4305
輔具價格恐翻倍漲? 食藥署修法將輔具當醫材管挨批
一條法令,全台輔具價格未來將翻倍成長?立法院上周審查《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定義能調節改善人體結構機能的都是應當列管的醫療器材。民團認為,這個定義幾乎涵蓋所有輔具,包括身障者日常所須的輪椅、助行器,一旦列為醫材,價格勢必翻漲,影響至少300萬人。
 
衛福部食藥署上周在《醫材法》草案審議中討論到哪些輔具稱作醫材,官員列舉的六大項目包括改善人體結構的矯正固定器材(如義肢)、治療疾病器材(如電子眼、電子耳)、用於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如預防褥瘡的坐墊)、用於行動障礙或不良的輔助器材(如助行器、醫療手杖、輪椅、電動代步車、輪椅升降器、爬梯機)、視聽障礙輔助器材(如老花眼鏡)、復健訓練器材(如關節活動器)。
 
對此定義,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七大團體相當反對,今日下午將召開聯合記者會,痛批食藥署未徵詢輔具中心與民團意見就逕自提擬這份荒謬草案,連相關機關社家署、經濟部都不知情。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說明,醫療用的輔具如義肢、電子眼、電子耳有充分的醫療目的,且必須有醫療人員介入,因此嚴格管理是有道理的。
 
其他行動與生活輔具如輪椅、拐杖,只要經過專業指導就能降低操作不當帶來的危險,並不需要跟醫療用輔具有同等嚴格的管理。但這不等於沒有管理或不安全,她說,經濟部除訂定國家標準(CNS)與國際標準(ISO)等參照標準外,也建置了「健康照護產業產品的標準、檢測與驗證平台」管理輔具品質。
 
滕西華說,「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的定義可無限上綱至所有輔具,甚至包括婆婆媽媽買菜用的輔助推車、阿公阿嬤常用的雨傘拐都算。一旦全數列為醫材,勢必墊高市場價格,影響三百萬使用者權益以及龐大的長照經費,還因限制有證的醫材業者才能生產和販售,因此現行許多通路可能不再能方便購得,增加民眾取得困難。呼籲主管機關盡速與民團對話,謹慎研修法令。
關鍵字:食藥署,改法,醫材,費用,輔具,定義
《延伸閱讀:因應長壽終身型保單 75歲後也有實支實付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開刀切除子宮才發現!健保真的不夠了! 新壽ESG投資型保單上市 理財也能兼 具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