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新聞推薦

產業資訊

2020/10/12

買保險也搞「訂閱制」 每月付款、隨時調整保單配置零成本

保險業訂閱服務從國外銀行興起。(圖/shutterstock)
瀏覽數:5421

文/李瑞瑾

社會經濟環境變遷,10~20年保障期間的長期保險,有時無法提供被保險人最合時宜的保障。隨著娛樂、消費、資訊軟硬體等領域興起訂閱服務制,並獲得極大成功之後,金融保險行業也走向訂閱服務機制。

不同於動輒幾十年保障期間的傳統保單,訂閱制的好處是保戶可以依照個人短期的需求選擇保險服務,而且可以省下保費負擔、並便於用戶定期調整保障權利。這種服務型態興起於國外銀行,像是英國純網銀Monzo提供的旅遊保險方案、Aviva提供的租車與家庭保險,德國純網銀N26 Bank的旅遊不便險與租車保險,以及Cuvva提供的訂閱車險。保戶每月支付固定費用,就可以擁有多方面保障,也能隨時調整支付方案中產品的數量。

在台灣,也有保險公司推出碎片化外送員保險,上線接單的時候啟動保障,當天完成最後一筆接單並回到家中之後保障也跟著解除,是保險業者因應外送商機擴大,所推出的短期訂閱制保險服務之一。

另外,隨著現代人對於消費的需求更即時、更精確,也有另一新服務型態是按需保險的發展。指當保戶在使用資產或面臨風險時,才即時付錢購買保障。與傳統保險一年、十年,甚至終身的投保期間相比,按需保險的投保期限有彈性。

有調查指出,有81%的受調查者為了得到更個人化的汽車保險報價,願意與保險公司共享自己最新的駕駛數據,讓保險公司追蹤其實際駕駛行為,其中千禧一代高達93%。

此外,透過AI、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新科技整合,保險公司可以即時評估風險,並在短時間內給保戶報價,還可以及時進行核保流程、產出保單、審核理賠,讓作業流程大幅縮短。

在這些新型態服務的背後,最需要的也是金融科技的支援,透過大數據對保戶行為進行分析,保險公司更可以依照保戶的風險、行為提供個人化的保單與保費。金融科技、消費習慣的變遷,讓保險公司與保戶的供給與需求模式隨之改變。

《延伸閱讀》

父母幫子女買保險出問題 「保險利益」定義先搞懂很重要

李伯璋曝健保一年給付171億元標靶藥物 病患自費更重靠保險買單

沒有醫療險的痛苦 做一次核酸檢測積蓄被掏空

悲!自費成常態 33歲新婚男花逾百萬治癌妻離子散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林書煒母親與失智症纏鬥9年離世 長照失能險很重要 投資型保單新增保費 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