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新聞推薦
2019/05/10

6成民眾憂保險保障不足 醫師:健保已難支應

記者羅真
瀏覽數:25775

買了醫療險還是不夠支應重病? 民間籲跨部會因應

台灣人人有一張健保卡,且年花新台幣3000億餘元購買健康醫療保險,不過許多病人有切身之痛,在罹患癌症、重大疾病且迫切需要治療之際,這些保障未必真能派上用場。臨床醫師與保險專家表示,健保財務很難完全支應高端醫療,建議健保署與金管會保險局及早展開跨部會溝通,推動創新商業保險作為健保後盾。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今舉辦「商業保險與醫療發展跨界論壇」,聚集臨床和保險業專家討論如何在健保財務困難下,找出商業保險可適當補位健保的平衡點。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拜科技進步之賜,半數癌患可存活超過5年,但癌症新藥價格高昂、健保給付非常緩慢,想要及早用藥的民眾除非口袋夠深,不然僅能企盼繳費多年的商業保險理賠。不過,癌症希望基金會2016年民調顯示,高達6成以上的民眾擔心商業保險保障不足。

癌症新藥真的很貴,以乳癌、肝癌為例,每年都有好幾千人需要自費用藥,每月藥費在3-15萬不等。今年4月健保開始給付的免疫節點抑制劑估計有2151人適用,不過礙於財務限制僅能給付800個名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邱昌芳表示,隨著人口老化,各國健保都面對醫療費用不斷攀升的問題,許多國家開始利用商保支援國家醫療保健制度。舉例來說,新加坡政府便主導與5家保險公司規劃保單,可補足原來國家健保外的自負額、部分負擔、超出健保給付上限的支出等。

針對商保補位健保的構想,保發中心總經理金肖雲肯定這是時勢所趨,她表示,健保署應把商業保險當作夥伴,明確切分健保給付範圍和需要商保補位的項目,同時可借鏡國際經驗,許多國家保險業透過與醫療、運動、電子、遊戲等跨產業合作,設計能促進身體健康的外溢保單。

再保險公司總經理王瑜華在會中分享香港、中國大陸的保單商品,其特色是一年一續、不保證費率。回到台灣,台灣也需要設想更貼近需求的實支實付型癌症保險商品

壽險公會副秘書長陳昌正表示,貼近市場需求的保單設計必須有充足的資料作為基礎,這有賴健保署適度開放資料庫,在風險可控、技術可行的前提下,才有機會發展實支實付型癌症保險商品。

《延伸閱讀:健保委員:2年後健保安全準備接近用罄》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3.93
無照肇事後的強制險理賠 小心業者不說的問題 投資型保單新增保費 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