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儲蓄險

2019/09/05

限縮儲蓄險 彭金隆:恐衝擊數十萬保險人生計

彭金隆
瀏覽數:7373

名家觀點/解決儲蓄險問題 要有完善配套

壽險業長期大量銷售儲蓄保單,導致滿手資金且大舉投資海外,節節上升的國外投資比重,使壽險業者面對的市場與匯兌風險大增;為降低壽險業經營風險,金管會預計將大幅提高保單應有的危險保額,一方面提高國人的保障,同時抑止儲蓄保費的持續攀升。儲蓄保單熱銷的原因與影響盤根錯節,是否單靠一紙命令就可以解決?還是需要有周全的配套考量與作法?在政策正式實施之前,應有更完整的檢視與考量。
首先,就短期效果而言,將保額大幅拉高到保價金的一定比率以上,則支付死亡給付的成本必然增加,相對就壓縮預期報酬率的空間,一旦新商品隱含報酬沒有明顯高過定存利率甚至更低,在沒有替代產品出現前,銷售業績大幅下滑是可以預期的。從過去多年政策推動經驗,長期抑制效果仍有待觀察。
但如果在沒有配套下倉促施行,則可能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值得留意。首先,一旦市場資金不流入儲蓄保險,那他會走向何方?投資保單也許會是第一個出口,投資型商品連結標的彈性極大,很容易連結類似定存效果的標的達到儲蓄目的,但投資型商品畢竟較複雜、風險較大且銷售爭議也多,若這股保守資金大量引流至此是否合宜?
另外,影響最大必然在通路,特別是銷售儲蓄險大宗的銀行。許多銀行財富管理收入約六、七成以上來自保險佣金,一旦保險業績大挫,業績壓力急遽上升,在訓練及準備並不周全下,推銷複雜度與服務密度更高的保障產品,衍生的不當銷售與爭議風險也會提高。一旦儲蓄商品停售,降低客戶換購保單的動機,又會減少通路再銷售的機會,也容易引發不當勸誘轉換商品的風險。整體來說,銷售保障型商品的成交時間會拉長,難度也會提高,業績若大幅下降,將直接衝擊到數十萬通路從業人員的生計。
就客戶需求而言,用政策封殺一類商品輕而易舉,但想用政策創造一個需求就沒那麼簡單,目前消費者大量購買儲蓄保險,許多人就是為了與日俱增的老年風險做準備,保障型商品並不是只有狹義的死亡、失能以及醫療,強制要求所有保單搭配高危險保額,並不一定有利於消費者,通路為了業績會不會有強銷問題,都值得密切關注。對保險公司而言,銷售保障型的商品,雖然對長期獲利與經營安全是有幫助的,但前提是要賣得出去,但如果政策施行過於猛烈,客戶驟然大量流失,對部分保險業者還有潛在的流動性風險。
儲蓄保險問題千縷萬端,解決宜穩健不宜急躁,若因求速效而引發更多問題則更難妥善,尤其是大幅度對現售商品進行限制,其中牽涉消費者、通路、公司競爭等錯綜複雜的關係,特別是涉及眾多從業人員生計問題的議題,更應該謹慎後行,日前顧主委也表示會緩進推行,實屬明智。因為按報載標準,現售保單能合規的應該是屈指可數,勢必要給業者更多時間設計更好的替代商品,也要讓通路有時間進行教育訓練及風險防範演練。保險公司也必須對未來資金流量、商品結構、投資配置等變化,仔細評估對資產負債的風險,做出最有利的商品與通路決策。
儲蓄保險的熱賣,是民眾對未來老年風險保障強大需求的展現,政策不是只有壓抑儲蓄險,而是應該更積極導引業者設計更多真正應付長壽風險的商品,監理機關與業者必須努力提出更符合民眾需要又能夠兼顧業者財務安全的商品。(作者是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3.00
開刀切除子宮才發現!健保真的不夠了! 新壽ESG投資型保單上市 理財也能兼 具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