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理財 > 金融科技
2017/11/23

勇敢面對數位挑戰,命運之神也會效力的!

經濟日報 記者吳苡辰
瀏覽數:4387
✸新聞內容:財經觀點:金融+科技 機會?命運?一念之間
 
機器人理財有很多發展空間
 
 
第一金投信海外投資部協理唐祖蔭表示,機器人理財近來在國內資產管理業掀起一陣「騷動」,用「騷動」一詞來形容,因為它讓許多傳統金融業者不安,用白話文解釋,科技業正在搶投資專家的飯碗
這個飯碗有多大?根據企業諮詢機構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調查,截至去年底為止,全球資產管理業旗下的資產規模約70兆美元,約當全球GDP總規模,而相較於目前由理財機器人管理的資產規模不到3000億美元,顯示隱含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科技無孔不入
 
事實上,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科技業不只跨入資產管理市場,還跨足金融業的各項領域,舉凡:支付、保險、融資借貸、創業投資等等,幾乎無孔不入。
在支付領域,歐美有Apple Pay、Pay Pal,在中國有微信和支付寶,台灣有本土的台灣Pay和歐付寶;保險領域,最有名的是前不久在香港掛牌上市的眾安保險,推出高溫險,以及結合智能健康手環推出的健康險等。
融資借貸、創業投資部分,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是較為生澀的領域,但如果你曾聽過鄉民貸、翻轉背包,前者即屬於P2P(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後者是透過網路集資、生產背包的故事,就不會太過陌生。
無論理財、支付、保險、借貸、創投,在過去,都是屬於傳統金融業的主要服務項目。隨著晶片運算速度、語音、生物科技與AI人工智能等技術高速發展與融合,科技業得以將觸角延伸到金融業各領域,創造出嶄新的FinTech產業。
 
FinTech是趨勢
 
儘管FinTech目前規模仍小,它的誕生,說明理財、支付、保險等項目,不再只是金融業專屬的業務,因此,近1、2年,各種威脅論隨之浮上檯面。
然而,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評析,競爭的結果從來不是誰取代誰,而是彼此截長補短,形成新的物種,就像是FinTech一詞,由Finance(金融)和Technology(科技)兩個英文字組成,在國內,稱為「金融科技」,意味著兩者的互惠互補意義更大。
在臨櫃時代,銀行必須花費龐大的店租成本,開設一家實體分行。現在,FinTech時代來臨,銀行透過科技手段,建立線上行動銀行,撙節不斷高漲的租金等費用,並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金融服務。科技業發揮數據分析、系統整合的能力,擴展市場大餅。
簡單來說,金融業需要科技業的技術與人才,科技業需要金融業的專業知識與資料。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是傳統金融從業人員實現服務升級的保險,是一般投資人難得一見的投資趨勢和機會。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IPhone X 進化,掀 3 大變革!手機貸款,擋也擋不住 疫情延燒 保險公司靠區塊鏈加速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