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觀點 > 時事 > 熱門話題
2018/07/25

「葉教授」走了!有這些症狀你也要小心

記者修瑞瑩
瀏覽數:8994
國民殺手 年有5000人死於大腸癌
心海羅盤「葉教授」突然傳出大腸癌過世的消息,讓許多人都驚訝,懷疑可能發現時已末期,才會走得突然,醫師表示,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患者達到一萬多人,死亡人數則有5000多人,如果有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應接受大腸鏡檢查,早發現效果好,避免一發現時已是難醫治的末期。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指出,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預防,早期發現其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當臨床出現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 (腹瀉便秘交替)、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以上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須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排除是大腸癌。
 
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之研究,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在台灣, 50歲以後民眾無論男女大腸癌發生機率提高,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脂低維飲食(如紅肉、精緻甜食、燒烤炸物)、加上缺乏新鮮蔬菜水果、缺乏運動、肥胖、老化、抽菸、喝酒、大腸直腸癌大腸息肉的家族史(家族裡一等親得到結腸直腸癌,其得到結腸直腸癌的機會較一般人高約二至三倍、第二型糖尿病、另外少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遺傳性大腸息肉症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遺傳的非息肉性結腸癌 (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 HNPCC )均是大腸癌危險因子。
 
消化科指出,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目前糞便潛血檢查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採檢完後盡速送回;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需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
 
預防更要定期檢查
預防大腸癌秘訣在於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維持每日運動,定期糞便潛血檢查,避免菸酒,避免肥胖與糖尿病。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4.67
三失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新壽ESG投資型保單上市 理財也能兼 具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