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好險談健康 > 醫療 > 醫療趨勢
2019/03/04

減少術後感染及花費 手術刀也能「開槍」!

好險網/愛他命
瀏覽數:15575

2009年,曾發生一位58年次的林姓男子,因頸椎骨刺於醫院接受手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後卻發生感染,併發致命性敗血症,經搶救後仍不治身亡。手術的問題出在哪?原因很多,但其實會發生術後感染,「手術器械」就是原因之一。

說到手術的器械,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手術刀?止血鉗?現在的手術不是只能「開刀」,還可以「開槍」!

傳統手術刀 傷口大、復原時間長、感染機率大

傳統外科手術要利用手術刀切割、止血鉗止血,把身體剖開來才能進行,更需要花較多心力來縫合及止血,手術時間便會因此增加;而且大範圍的傷口,會使病患術後容易感到疼痛不適,如此也會拉長復原時間,增加感染及併發症的機率。

但是,在科技幫助下,聲波刀、射頻槍、組織凝集刀等新式手術刀槍的問世,便能在切割組織時,同時達到止血目的。自動縫合槍就是一項同時可以切割及縫合組織的手術器械,以大幅提升病患的醫療品質,增進手術的效率。

自動縫合槍的機身就像玩具手槍一樣,藉由細長的金屬管伸入體內,其最前端設計就像訂書機一樣,利用機身板機的操作,透過類似開槍扣下板機的動作一樣,在按下按鈕切開血管或組織時,裝置上的縫釘可快速將切口處封住,達到止血效果,使原本需花費20分鐘以上的一系列縫合,縮減至5秒鐘。這類器械常用於胸及腹腔鏡手術。

然而,根據不同手術,也延伸出不同設計的自動縫合槍,例如環形自動縫合器常應用於直腸癌的患者,在切除癌症部位後,將降結腸與剩餘直腸相連接,使許多直腸癌病患得以保留肛門,不需使用人工造口,術後便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此外,除了大腸直腸癌,自動縫合槍也廣泛用於胃癌、肺部手術及人造膀胱手術等。

新式手術器械能避免感染

有別於傳統外科手術的開腸破肚,使用自動縫合槍搭配內視鏡的微創手術,只需在身上打幾個小洞就可進行。由於傷口小(約0.5~2公分),大幅降低術後病患的疼痛感、出血情形,也加速了傷口的復原。

另外,新式的手術器械設計精密且複雜,死角、縫隙大多無法徹底清洗消毒,所以它們都屬於拋棄式醫材,禁止重複使用於其他病患,避免因器械未確實滅菌導致感染。

自費手術刀槍有許多優點,但費用不便宜。目前健保僅開放給付「直線型自動縫合槍」和「開放式手術直線型自動縫合槍」,至於其他類型的縫合槍自費,約花費1到3萬元;音波刀的費用為2到4萬元不等,雙極射頻刀更要價4到9萬元!

手術槍要價不斐 卻省下術後救治費用

雖然要價不斐,但有些患者仍會考量到術後感染的問題。因為,一旦感染,救治時往往耗費更多的時間及成本,且治療用的抗生素十分昂貴,甚至還得再次歷經數次的手術治療,如此下來,原本只要花費數萬元的手術,最後還得花費數十萬的費用來搶救。

此外,救治費時、費力,術後感染更可能危及生命。

凡是手術都有感染風險,但如果只需要多付出一些錢,便可將感染併發症的風險降到最低,傷口也能快速復原,自費手術刀槍何嘗不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呢?當然,並非所有的患者都適用內視鏡手術,術前應多與醫生討論,以獲得最完善的治療。

《延伸閱讀:手術科技進步快 買手術險須看5要點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4.00
年輕人腦中風變多了! 這張保單馬上賠 乳癌是女性最大殺手?醫師表示風險意識不足才是真正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