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好險談健康 > 醫療 > 醫療趨勢

醫療險

重大傷病險

意外險

2022/07/01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圖/ shutterstock)
瀏覽數:12107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大多因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常見發生在髖關節、脊椎和手腕等三部位,其中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起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

林口長庚醫院骨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人體的骨骼生成來自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交互作用,25至30歲是骨質生成的巔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代謝趨緩,骨質生成減慢,女性停經後更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成為骨鬆高危險群。

逾65歲女性 6成已骨鬆
「女性超過65歲時,有60%已發生骨鬆;65歲以上男性,骨鬆比率也有三分之一。」游家偉表示,骨鬆的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體重過輕、遺傳、父母或自己曾發生骨折,以及病患有糖尿病、甲狀腺與肝腎等疾病。

游家偉指出,骨鬆可說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骨鬆病患的骨質脆弱,極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其中以髖關節骨折的死亡風險最高,因為病患骨折後下半身行動困難,須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

游家偉呼籲,民眾要留意自身可能的骨鬆風險,注意居家安全,慎防發生跌倒等意外,避免發生骨折。建議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以及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DXA)。

骨鬆徵兆 生活中要注意
游家偉說,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可給予藥物治療,包括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與類保骨素等藥物,分別對蝕骨與成骨細胞各有不同作用,醫師會視病患的情況評估用藥,但最重要的是,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絕不能任意中斷用藥與治療。

游家偉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骨鬆的一些徵兆。例如:發現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或更多,或是因駝背導致頭頸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即可能是骨鬆引發的脊椎軟骨退化或隱性脊椎壓迫式骨折,身體的長期慢性痠痛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應至骨科進一步檢查。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3.67
健保骨材與自費骨材差在哪?為什麼醫生總喜歡推薦自費醫材? 乳癌是女性最大殺手?醫師表示風險意識不足才是真正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