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 首頁 > 好險談健康 > 醫療 > 醫療趨勢
2017/12/28

力推器捐 10年前收錄至國小課文

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
瀏覽數:5497
行動派的健保署長李伯璋是外科醫師,也是國內腎臟移植權威,他行醫38年來力推大愛器官捐贈,為了扭轉國人保守觀念,10多年前他就力促在國小的國語課本中,納入一篇器官捐贈的課文,每年有近10萬名師生讀到此篇課文,經過多年努力,國人對於捐贈器官的概念,也從抗拒逐漸趨於開放。
 
國小六年級上學期翰林版本過去收錄一篇「大愛精神不死」課文,作者黃招榮是位國小老師,也是李伯璋曾收治的換腎病人。他在23歲那年罹患尿毒症,自此必須周周洗腎,後來,一名來台當義工的美國女孩依麗莎白不幸因車禍腦死而捐出全身可用器官,黃招榮是其中一位受贈者,在成大醫院接受了腎臟移植而重獲新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文章,讓依麗莎白的大愛永傳於世。
 
而李伯璋另一位病人、翰林出版社創辦人陳天賜,生前也曾受洗腎煎熬,後來接受腎臟移植,因此深知洗腎者對於換腎的迫切需求,為了宣揚大愛器捐觀念,因而請該社教科書編輯團隊,將「大愛精神不死」這篇文章編入國語課本,讓器捐有從小扎根的機會。根據翰林版的市占量估算,每年約有10萬名學生、家長讀到這篇文章。
 
國人觀念保守,向來深信「死後要留全屍」,要說服民眾捐贈器官並並不容易。李伯璋多年來力推器官捐贈,早年力促衛生署(現衛福部)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籌國內器官捐贈公平分配,後又遊說修正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使註記健保IC卡之器捐意願具法律效力,截至今年8月底,註記器捐人數已突破35萬人。
 
李伯璋也在國內推動全球首見的「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讓大愛器捐者三親等內血親與配偶,日後需要接受大愛器官時,可取得優先排序,留給家人不再只是金錢財產,讓器捐由「利他」轉為「捨得」,更促成立法院修正通過「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讓五親等內符合捐腎資格者,可與等待捐贈的非親屬家庭配對,既互利,又能提升活腎移植機會。
 
請為本篇文章評個分吧! (由左至右,滿分為五顆星)
平均分數 0
針線縫合傷口可能走入歷史,這款膠水只要60秒便能將傷口黏合 乳癌是女性最大殺手?醫師表示風險意識不足才是真正的殺手